斷捨離的黑苹果 MacBook Pro 2017
- Ervin Tan
- Oct 17, 2017
- 5 min read
我的第一台蘋果電腦是五年前剛入行時買的MacBook Pro 13“,
五年來它參與了我每一次工作、每一次出國、每一個日常間的大小事,
矯情點的話它確確實實可以說是從我入行就陪伴著我到現在。
而去年年頭某次它他不小心被我一摔就摔壞硬碟了,
我也趁著那次機會換了時下主流的SSD固態硬碟,
那飛躍式的速度提升也讓它他猶如吃了什麼回春藥一樣,
在速度方面不僅有著煥然一新的感覺,
甚至可以說是更勝當年。
雖然蘋果電腦的老化程度普遍較慢,
加上我讓它他吃了回春藥至少可以延緩衰老,
可是近來在我升級到最新的High Sierra系統的時候,
我感覺它他開始在一些地方漸露疲態了。
也雖然我用電腦的範疇算不上是重度用家,
但除了一般工作上的文書處理之外,
平日自己拍照修圖一張照片大約20-30mb,
工作上其他攝影師發給我做審查的照片更是常常動輒50-60mb或以上,
老實說要處理那麼大的圖檔對一台五歲的電腦也不能說是不無考驗。
尤其是這次升級系統之後,
幾乎每次我用Photoshop的時候都會看到那顆熟悉的彩球跟我說嗨。
雖然彩球出現的時間不長,
老實說還沒到忍無可忍的地步,
但彩球越趨頻繁的短暫出現,
再加上其他日常操作上的小問題,
林林總總加起來才讓我萌生了想換電腦的念頭。

換電腦的話,
對我來說肯定是除了蘋果之外別無他人。
但現行款的MacBook Pro顯然太跟得上潮流,
它那極致的斷捨離,
斷捨離到只剩下兩個USB-C插口,
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因為我在家都會外接一台27“的曲面螢幕,這需要用到HDMI插口(或Mini Display Port),
還有平日拍照修圖,這需要用到SD記憶卡插口,
本來2012年什麼都有Macbook Pro,
到2017年已經斷捨離到一無所有了。
幾經考量之後,
想著雖然要外接轉接器挺麻煩的,
但電腦以後要換也是得面對一樣的問題,
嚴格說起來只是時間上的遲早而已。
所以才有了這篇早產的分享文。

我買的是無touch bar 2017版本的MacBook Pro,
硬體方面比起2016版本是有不少提升的,
網絡上有太多專業分享,所以我也不在這邊贅述了。
至於我為什麼不買有touch bar的進階版本?
第一肯定是因為太貴了,
那個價格已經超越我願意花在電腦上的底線。
第二則是我看了很多關於那條touch bar的操作和評價,
老實說我用不上,用不上又買那才真叫浪費。
雖然新的MacBook Pro依舊有經典的銀色選項,
但我看五年也看膩了,
因此這次我選了2016版本之後才有的灰色選項,
整體看起來真的是顏值太高了,
為了這顏值,多少人願意跟自己的鈔票斷捨離啊。
(在說自己)

2017版本的MacBook Pro配置的是第二代的Butterfly鍵盤,
據說比起第一代(2016版本以及12“ MacBook配置的那款)有著更好的使用感受,
不得不說剛開始用著那麼薄、鍵程那麼短的鍵盤是相當不習慣的,
可是在短暫使用後就喜歡上了這種俐落的敲擊回饋,
估計這又是一項蘋果的陰謀,用了之後就回不去了。

螢幕方面,
我覺得前代MacBook Pro即使不是Retina機型也已經算是表現不俗了,
當然新的MacBook Pro不論是在畫素、亮度和精細程度上面又更勝一籌,
可是平日在家我還是習慣接上大尺寸的外接螢幕,
所以在螢幕體驗上對我來說虽然也是有感升級,
可是並沒有到非無不可的地步。

由於工作需求常常需要帶電腦出門,
所以對我來說更有感升級的是新電腦的「成功瘦身」!
因為新的MacBook Pro除了在厚度上薄了不少之外,
主要还是机身在重量上有了近700克的瘦身,
以及新電腦的電池可以在外使用一整天,
所以我現在都不必帶電腦充電器出門了,
整個背包輕了大約有1公斤吧!


如同上面所說,
本來新的MacBook Pro最讓我怯步的一點就是他的接口太少了,
所以在買電腦的時候我也一併買了貴鬆鬆的蘋果原廠轉接器。
這組轉接器暫時用是可以的,
但是他依舊沒有記憶卡插口,
省錢的方式是我買多一個USB-C的記憶卡讀取器接上去即可,
可是這樣一來我的電腦真的名副其實會變成網絡上調侃的「MacDongle Pro」,
一堆外掛線路,看了都煩。
另外他也只有一個常規USB接口,
非常不敷使用。

不誇張地,
為了找到合適又全面的轉接器,
我可是費盡千辛萬苦在找了大約六七間不同商場的蘋果專賣店才讓我找到我現在用的這一款「JCPAL轉接器」。
這組轉接器雖然不是原廠的,可是價格上還比原廠的那顆貴了一點,
不過它在功能上至少對我來說是足夠全面的,
因為它有HDMI接口可以讓我外接螢幕,
也有SD記憶卡讀取器,
更重要的是還有兩個常規的USB 3.0接口,
雖然貴,可是一個轉接器就解決了我所有需求,
我認為是蠻值得的。
畢竟這些轉接器是一分錢一分貨的東西,
要便宜的在網絡上也不是沒有,
只不過讀取和寫入速度也是我必須考量的一點,
便宜的也許在這方面就沒有那麼出色了。
而且它的外觀處理跟MacBook Pro的質感非常相似,
雖然不是金屬製的,
可是在質感上絕對看得出它的品質所在。


實際用了好幾天之後,
當然,新電腦在各個方面都有更好的表現,
否則我換電腦來幹嘛呢?
如果要用分數來做衡量的話,
從舊電腦換來新電腦大概是從7分到滿分10分的一個躍進吧,
再如果我的舊電腦當時沒有換成SSD固態硬碟的話,
這差距應該會更大,會是4分到10分的一個差距。
也許從7分到10分,感覺上並沒有非常大的差異,
會覺得3分的進步值得跟那麼多鈔票斷捨離嗎?
可是我認為,
電腦對我來說是工作和生活上每天都需要用到的必需品,
它每少頓一次,體驗上就順利一點,
這我覺得還是有明顯感受的。
我只希望新電腦能至少陪我戰個五年,
而舊電腦,因為殘值比我想像中還高很多,
如果賣得出去的話就賣,
賣不出去的話我會留著,
畢竟是我的第一台蘋果電腦,有點捨不得是真的。

補充。
在嘗試轉手舊電腦之前,
當然還得先把被我貼滿貼紙的上蓋清理乾淨才行,
我只想說我是不會再貼任何貼紙在電腦上了,
因為即使我用了專門清理貼紙的噴劑還是一樣相當費工。 可是花了近一個小時清乾淨之後,
那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讓我覺得舊電腦的顏值還是非常在線的,
而且更好的消息是,
我也找到買家了,
它的第二任主人是我的好朋友,
這下即不用擔心它不被善待,而且還有機會再看它一面呢。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