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目島 MT. RINJANI
- Ervin Tan
- Oct 18, 2017
- 7 min read
三年前的十二月,
我一股腦地跑去印尼的龍目島只為了登一下當地奉為神山的Mt. Rinjani。

這一切的衝動,
沒有再比「一股腦」更貼切的名詞,
因為我對Mt. Rinjani的了解也不深,
當時登山的經驗非常少,
單純是在IG上看到好幾張Mt. Rinjani的照片覺得那裡實在是太美了,
於是我馬上在朋友圈廣邀各路英雄一起前往,
大部分的朋友看到照片都覺得很不錯因為這個地方好漂亮,
可是在得知要「登山」之後大家都說算了。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願意一起前往的朋友,
畢竟登山這事,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
不過那時已經是十一月了,時間所剩不多,
因為也沒登過幾次山的關係,
所以買裝備那些事還得在那一個月內搞定。
至於事前練習,
沒有。
我只去了一次健身房跑了四十多分鐘吧,
就那樣而已,不是慶幸自己年紀輕體力好,
只是覺得僥倖自己還可以負擔。
訂好了機票、搞定了住宿,
因為Mt. Rinjani說難不難,說容易是絕對不容易的,
所以還需要找登山公司請個嚮導才行。
我們找的登山公司叫做Green Rinjani,
服務非常好,食物也棒,
而且更有趣的是在回程途中我們還可以在山上種一棵小樹苗,
雖然沒有標記名字要重逢鐵定是不可能的了,
可是單就這個綠化環境的概念,
就值得給Green Rinjani一個讚。
而登Mt. Rinjani的路線大致上有兩種,
可以選擇要登上頂峰(3726m)或只到營地(2638m),
礙於這次旅行時間不多的關係,
整個旅程我只有大約四天三夜的時間,
若是選擇三天兩夜登上頂峰的路線,
那鐵定是太趕了,
對於登山經驗貧乏的我來說可能也太具挑戰性,
所以這次我選的是三天兩夜只登上營地的路線,
相對的難度沒那麼高,時間也沒那麼趕,
而且這一個路線還能一訪山上的天然溫泉呢。

龍目島上的酒店普遍不貴,
而且等級都蠻好的,
比較讓我意外的是,酒店所在的那區不乏有著一些國際品牌的大酒店,
本以為應該是相當熱鬧的遊客鬧區,
沒想到走在蜿蜒的街上,
人好少,就連車子也不多,
一切一切都是那麼地寧靜,
那麼地清楚明白自己是在一個島上,有點隔絕的感覺。

大部分的登山公司都有接送服務,
所以訂好了日期,交代好我們的住宿之後,
第二天一早登山公司的車就會來到酒店把我們接去他們山腳下的辦事處,
途中車子行經蜿蜒道路的時候,
真的覺得這個島好美,
不論是沿海的美景還是綠油油成片的稻田,
讓本來期待緊張的我又與片刻的平靜交會了一下。


抵達登山公司在山腳的辦事處之後,
我們在這吃個早餐順便做最後的整裝待發,
然後順便認識一下我們此趟的嚮導和背夫。
在行程裡頭一個群組會共享一個嚮導,可是一人會有一個背夫,
背夫主要是背我們的帳篷還有煮食器材,
如果想要更輕鬆地讓背夫背自己的背包的話,那是要另外付費的。
且基本上能見到背夫的蹤影不多,
因為他們的腳程都太快了,
每次休息的時候見到了一下一溜煙又不見人影。
我們打點好一切已經是早上八點左右了,
從山腳下的入口出發大約是海拔600多米吧,
一路上會行經好幾個休息站,
也會碰上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登山客,但是亞洲人偏少。
也由於我去的時候算是雨季,不是熱門季節,
據說如果是四五月去的話山上的休息站會好像市集一樣熱鬧。

上山途中還下了一場雨,
隨著氣溫的降低,飢餓感也越來越明顯,
明明才剛剛吃過午飯可是沒走一下就餓了,
只好把背包中帶來的谷物脆餅將就地吃一吃。
同時也隨著海拔的提升,
本來毫無特別的熱帶雨林也漸漸地變成了視野廣闊的高原,
這時我才見證到Mt. Rinjani的初始顏值。


因為當時我的相機仍是Canon 450D,
背在胸前甩來甩去砸到自己可是相當的痛,
所以上山途中我大多是放在背包內很少拿出來拍照。
不開玩笑,
從早上八點一路上山到傍晚六點,幾乎快日落了才抵達營地,
看到營地那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我相信只有登山才能體會。
且在營地上眺望Mt. Rinjani中央那活火山和對面山峰的時候,
那種美景,真的頓時忘了一天下來快鐵腿的辛酸。

當下最讓我動容的一刻,
更是和其他登山客一起看著日落餘暉的時候,
縱使當時站在山邊冷風已經把臉吹僵,
可是好幾個不認識的人一起欣賞著自己勞動得來的美景,
彼此沒有交談,心裏卻都滿是熾熱。

本來我還擔心在山上失眠會不會很辛苦,
畢竟手機也沒訊號,烏漆麻黑的也沒辦法拍照,怕無聊,
誰知道這完全是我多想了,
體力消耗了一整天,睡袋都還沒躺暖我就已經進入夢鄉。
不過保暖確實是得做好,
因為山上的氣溫在冷風狂襲之下,
絕對是比手機上的天氣預報再冷上很多很多,
沒一陣子我的帳篷外圍都已經濕透了,
即使我是睡在睡袋裡頭,可是那一兩件輕薄的外套還是把我涷得直打哆嗦。
也因為早睡的關係,
第二天天還沒全亮我就起床了,
可惜當時的相機比較舊,在低光環境沒那麼給力,
天還沒亮拍的照片大多都是模糊收場。



身兼多職的背夫此時還得給我們準備早餐,
而且我在山上的每一餐出乎意料地好吃,
因為在這趟旅行之前,
我在網絡上就已經看了不少人抱怨登山公司準備的食物難吃,
要做好心理準備。
我是做好了心理準備沒錯,
誰知道我在山上的每一餐都蠻好吃的,
可能是我幸運碰上一個廚藝比較精湛的背夫吧。
而且一大早的,欣賞著如此美景,
呼吸著清新得不能再清新的空氣,
手裏拿著一杯溫熱的咖啡,
頓覺人生足矣。


為了這次登山我還特地準備了這雙戰靴「Salomon Quest Prime GTX」,
老實說我本來沒有想要買那麽好的登山鞋,
反正我也沒有很常登山,買雙不要太差的就好了。
來了這邊之後卻深深覺得幸好我買的是這雙鞋,
因為這雙鞋在Salomon官網的產品分類裡是專門為了「負重登山Hiking」而設計的,
在這次下山的時候我因為速度過快多次扭到腳踝但都沒有受傷,
我想這全都歸功於這雙鞋的強大保護性。
而且三天裡頭兩天下雨,
要不是這雙鞋有著Gore-Tex防水面料讓我在這次登山期間兩腳都滴水不沾,
否則我無法想像要我濕著腳登山是什麼難受滋味,
而且我試過了,山上因為濕度高,
即使風大有太陽,依舊是曬不乾襪子的。
所以一雙好的登山鞋和登山襪真的非常值得投資。
*普通襪子太薄,而且純棉的溼了在山上不易乾。
登山襪子有作加厚的特別設計,三天走下來我也沒起任何水泡。

那第二天主要的行程是從營地下降到海拔2000m左右的天然溫泉,
老實說這一段路雖然距離沒有很遠,
可是一來一往在路程上也要花大約五六個小時。
而且沿途的傾斜度更勝之前,
再加上是在高原的關係,窄小的走道一旁就是山崖,
懼高的我完全不敢往旁邊看。



可是這一段通往溫泉的路的確也是美得不可置信,
我如果說這裡是紐西蘭,應該也會有人相信吧?

途徑神聖的Lake Segara Anak火山湖,
望向對岸,連綿的山峰霸氣無比。

走到溫泉的時候霧也開始厚了,
老實說在戶外要我下去這種有顏色的水池對我來說是蠻抗拒的,
畢竟看不見底,多不安心啊。
可是來都來了,
我還是泡了一下溫泉,
只能說手腳在溫泉裡頭摸到石頭滑溜溜的觸感很噁心,
很圓,有點像是天靈蓋的感覺。
可是溫熱的水溫在這種天氣下倒是非常舒服,
因為即將下雨的關係,我泡了沒多久就起來了,
我走去溫泉一旁的大石更衣的時候,
突然看見一條黑蛇從我面前經過,它還停下來看了我一下,
嚇死我了!
嚇得我都不敢站在石頭之間,我怕石頭底下藏蛇。
不過說來也奇怪,我明明就在溫泉一旁,
蛇應該會怕硫磺的啊,之後我把這件事告訴嚮導,
他也說我蠻幸運的,他說他在這裡二十年了都很少碰見什麼動物。
更衣到一半被蛇看見,這叫幸運嗎?
*這張照片是拍向溫泉流向的地方,非溫泉本體,池子本人在我身後。

由於在第二天我就把記憶卡拍滿,
而且我也沒有帶電腦過去備份,
所以第二天之後我就沒有用相機拍照了。
比較讓我印象深刻的是,
第三天下山的時候也下起了大雨,
我的腿也開始感受到第一第二天帶來的痠痛,
所以慢慢走的話其實每一步都走得扎心,
相較之下我快速跑著下山是比較無感和舒服的。
現在想起來這個行為真的是太危險,
因為雖然迷路的機率不大,
但下山的時間點大半部分是不會碰到任何上山的登山客的,
獨身一人,誰知道不迷路的話,會不會碰上什麼超自然事件呢。
那時我有嘗試要在亭子等我的嚮導和同伴,
可是雨林中偶發性地會飄起大霧,
看著越來越恐怖我就再次一路跑下山了。
跑了近兩三個小時看到山腳下熟悉的登記處時,
不免才又如釋重負。
我坐在沒人的登記處等了近一個小時才聽到熟悉的腳步聲,
這時我已經休息了好一陣子,站起來的時候才發現我的兩條腿軟得像海綿一樣,
之後的一兩天我碰見樓梯都還得靠手用力撐著才能上下,
這痠爽的滋味也讓我印象深刻。
第四天也就是我在龍目島的最後一天,
我本想要買幾張明信片寄給朋友,
殊不知去了島上的購物商場和好幾家商店找了大半天都找不到,
最後終於讓我在機場的商店看到明信片的蹤影,
可是一問之下卻發現機場沒有郵箱,
這你特麼是在逗我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