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YANGON |1
- Ervin Tan
- Aug 26, 2017
- 8 min read
我想很多人對緬甸的誤解都很深,
大概是因為馬來西亞有很多來自緬甸的外籍勞工,
而外籍勞工通常又給人連上治安不好的刻板印象吧。
所以老實說這趟旅行我能找到剛好願意一同前往的同伴, 可說是得來不易。
去仰光已經是去年八月的事情了,
遠在我去日本半年前。
現在亞航有從吉隆坡直飛仰光的班機(馬航也有),
票價非常便宜之外,
航程也只需要短短的2小時40分鐘,
唯一比較麻煩的,也許就是馬來西亞人去緬甸必須辦簽證這回事吧。
(簽證的事文末再補)
這趟旅程其實沒有作太多的準備,
也不是一早就計畫好,所以我跟同伴也只抽得出那幾天時間,
因此這次仰光遊其實也就三天四夜而已,
而第一天抵達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

仰光不像其他大城市, 這裡的國際機場其實距離仰光市區也才大約18公里而已,
距離上是相當近的,
不過仰光沒有高速公路,
一路上都是蜿蜒昏暗的街景,
所以距離雖短,通常來回機場也得花個至少30-50分鐘左右。
我住的地方叫做The Willow Inn,
是Agoda訂的,選擇這裡單純是因為價格不貴、
地點方便加上評價又好。
不過我到了之後還是有些錯愕,
從通往客棧的樓梯看起來,這裡怎麼也不像是一間客棧啊,
反而給我感覺有點像是七八十年代香港重慶大廈的感覺,
雖然不是我意料之內的景象,不過我倒也不排斥。
(谷歌上顯示The Willow Inn已經結業了,不會吧?)

外頭雖然濕濕髒髒,
不過進到客棧裡頭就還好,
說不上大,但是挺乾淨舒適,
服務員也特別有禮貌。
接待廳旁還有一個陽台,
(我在Agoda上就是被這陽台吸引的)
有時還會看見一些老外在那兒邊看街景邊抽菸,
煞是寫意!
接待廳還掛有昂山將軍的圖像,
偶爾會想起自己居然真的說來仰光就真的來了,
畢竟這可是小時候看昂山素姬的傳記電影《Iron Lady》中看到的地方呢!
多少對我來說還是帶點不真實的色彩。


我的同伴,任職空姐的高中同學Wendy不是跟我搭同個班機,
她是從新加坡來的,比我早一點到。
我安頓好了之後,我們就出去吃飯了。
客棧這一帶在晚上都是這樣的街景,
有些地方有點暗,
但老實說在這邊感覺還挺安全的,
也許是當地人都很安居樂業滿足現狀的關係吧,
走在這裡反而很輕鬆,也不需要進入戒備狀態,
反而在巴黎街頭我還更得提心吊膽。


距離我們客棧大約十分鐘路程有一個叫做唐人街的地方,
這裡比起剛剛一路走過的街道都還來得熱鬧多了!
且這裡的華僑也不少,
(上一張圖的餐館也是有中文標示)
我們在這裡買小吃的時候就碰上會說中文的阿姨,
要知道,在這種語言完全不相通的地方碰上說中文的人可真是倍感溫馨啊。

就在我們邊走邊瞧找合適飯館的時候,
突然有個賣小吃的小販在面前經過,
哎唷我去,這也算是奇景了吧!
居然提著熱油鍋到處走,
不考慮安全問題的話, 這還挺酷的!頭一次見過有人這樣叫賣!

我們隨處找了一家飯館,
印象中點了炒飯還有米粉湯,
說不上多好吃,但是味道吃起來挺中式的,
一點都不會有接受度的問題。
(我居然沒用相機拍到食物!!!)

我僅有一段手機拍的影片,
剛好那時有街頭藝人在打鼓,
這配樂配起來還挺有一番風味呢。
吃飽之後就隨處逛逛啦,
這兒有不少賣蛋糕點心的小檔子,
大多都是一些在吉隆坡越來越難見到的傳統糕點。



當晚下過雨,
天氣濕濕冷冷的,
看著路邊冒著熱氣的蒸玉米和蒸花生,
莫名療癒。

唐人街這裡雖然看起來熱鬧,
不過可不像泰國一般都開到很遲,
這裡印象中大多是營業到晚上9-10點就要關門了,
所以我們也就只好先打道回府。
回去客棧途中逛了一下地道的雜貨店,
買了一瓶冷牛奶,
這好喝極了!
這味道其實跟罐頭煉乳泡出來的差不多,
剛好我在家也挺愛喝罐頭煉乳的,
所以非常好喝!
如果真要描述一個比較貼切的味道,
大概就是像紅色罐子的旺仔牛奶吧。

隔天起個一早,
天氣依舊陰陰涼涼的,
不過這裡白天跟晚上完全是兩種連不上的風情,
白天實在是好看多了。

仰光市內大多都是殖民時期留下來的建築,
這裡的一牆一瓦都充滿時代留下來的痕跡,
我就特別愛拍這些小角落。


這裡大部分街道也都是招牌林立,
是不是感覺有一點點像是緬甸版的九龍呢?
且這裡大部分都沒有太複雜的路名,
像是我客棧位於的那條路叫做Merchard Rd,
而周遭的街道大多都單純是以數字命名。
在仰光市的地圖上從左至右以數字命名的從1st St到64th St都有, 說不複雜其實也挺複雜的。

離我客棧大約十分鐘腳程就可以走到著名的Sule Pagoda。
Sule Pagoda雖然在外觀上看起來不怎麼樣,也不震撼,
可是它卻擁有比仰光大金塔更久遠的2500年歷史,
且它所座落的這個交通圈更可算是整個仰光市的正中心,
重要程度堪比凱旋門之於巴黎。
我幾乎每天都會路過這裡,
不過因為稍後的日子也會去拜訪仰光大金塔,
我感覺兩者在性質上不會差太遠,所以就沒有進去了。

我發現當地人普遍上對相機的忽略性蠻高的,
他們即使知道你在拍照,也不會太介意, 即不會太熱情也不會理睬你,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這樣的風土民情,
畢竟太熱情我也會怕。


我們好不容易在廣場附近找了一間餐室。
這間餐室可說是人滿為患啊,
除了需要跟別人搭台之外,
桌椅之間的距離也近得感覺隨時都能背對背擁抱一樣。

看了一下菜單發現大部分的東西都挺常見的,
唯獨這個!「檸檬蛋 Lemon Egg」!
我本以為會是檸檬煎蛋之類的熱食,
沒想到居然是雞蛋、麵包、牛奶還有檸檬汁的混合體。
雖然麵包泡在牛奶裡頭已經很軟爛了,吃起來的口感很獨特,
不過就味道來說,蛋味很少,
所以偏甜的牛奶配上檸檬的酸味其實還出乎意料地挺好吃的。

吃了早餐之後我們就前往仰光中央車站啦,
因為待會兒要搭的環狀線火車(Yangon Circular Rainway)可說是來仰光一定得體驗的行程之一。

建於1877年的仰光中央車站歷史非常悠久,
雖然現今看到的模樣是1947年戰後重建的,
不過至今也有70年歷史了,
由內至外都非常有時代感。

就在我們要進去車站的時候看到一旁有個小孩就這樣睡了起來,
(媽媽貌似在工作)
怪可憐的。 不過後來的日子我還見到有個才一兩歲的小孩在媽媽面前在人行道亂爬亂走,
好像當地人對於小孩在公共場合的地上活動並沒有太大意見。

環狀線火車的票價非常便宜,
印象中一個人只要500kyat (大約RM1.50)左右,
以一個時長3個小時、行程距離約46公里的火車行程來看,
這種票價可說是佛心般地超級划算啊!


看看火車班表, 呃.....

環狀線火車好像都固定是在7號月台上車,
買票的時候其實售票員大多都能以基本的英語溝通,
所以也不用太擔心會搭錯車或上錯月台。

也因為票價很便宜的關係,
環狀線火車就成了一些當地居民來往市中心和城郊的最佳途徑。

在火車上等了近20分鐘火車才發動吧,
我不清楚是有不同等級的車廂還怎樣,
不過我坐的是沒冷氣的(也沒門), 火車一路上就以不快的速度前進,
不時還有人坐在門邊,
我也體驗了一下,好涼快!

很多遊客都在網上評價說這趟火車是快速了解仰光當地文化的最佳選擇,
這點我非常贊同, 因為在火車上你什麼人都能見到,
賣水果的、吃雞蛋的、抱孩子的,
等等等等,
不光是窗外風景,窗內的景象也挺有趣的。



窗外偶爾途經一些農村的時候風景也挺漂亮的!
這一趟火車共有39個車站,
所以如果你對城郊的地方有興趣的話,
也是可以下車看看的,
而我們因為不清楚下一班火車的班點,
怕下了車之後回不去市中心所以就一直待在火車上。


雖然一開始我也有點擔心一趟2-3小時的火車對我來說會不會太久, 除了擔心無聊,畢竟這趟火車連廁所都沒有。
不過搭了下來,其實時間還蠻快過的,
一路上隨拍隨看,絲毫沒有不耐煩怎麼還沒回到的感覺,
而且以這種佛心票價, 我認為來仰光玩的話,
這趟火車是肯定值得嘗試的!
因為公共交通在這算不上發達,
除了巴士跟計程車之外似乎就沒有別的選擇了,
且大部分當地人都不會說英文,
給我搭巴士的話肯定會給我搭到不知去哪,
計程車則是容易碰到漫天開價的,
所以我們一路上都是以步行居多,
不過不得不說這裡的巴士真的好老式好可愛!

我發現仰光是個晚上特別寂靜,
白天才會充滿生氣的城市, 所以白天途經電影院還能見到這般人潮似乎就見怪不怪了。
且這裡本土電影的海報也呃,蠻有特色的。


雖然仰光好像處處都讓人感覺停留在上個世紀,
不過這裡其實也沒那麼不堪,
像是離仰光中央車站不遠處的Bo Yar Nyunt Street一帶就有不少新穎的咖啡館。
當然數量是比不上越南的胡志明市,
不過至少在走了一天之後還可以到這邊吹個冷氣,舒服地小憩一下還是很不錯的。
我在仰光拜訪的第一間就是這家叫做easy的咖啡館,
店面不大,但是氣氛非常舒適。
但可別以為仰光相對比較落後,所以咖啡館消費就比較低,
實際上在這裡喝杯咖啡的消費跟馬來西亞是相差無幾的。



這一天實在是走得太累,
於是我們就這麼在咖啡館待到晚上才回去客棧。
回去客棧的路上會再次經過仰光市政廳前面的Maha Bandula Park,
由於當天剛好是8月9號,
而仰光在1988年8月8號的時候曾經發生過重大的示威事件,
數十萬人包括學生和民眾都上街抗議獨裁專制的軍政府,
此後8月8號這天對於仰光市民就留下不可磨滅的紀念意義, 因此當天在公園也可看到不少民眾在這放了鮮花致敬。
更有趣的是還有人在這裡「借光閱報」,
頗有一種鑿壁偷光的即視感。


途中我被這個小吃吸引住了,
也不怕肚子會不會負荷不了街邊小吃的衛生程度就馬上買了一份。
其實味道蠻像馬來西亞的Popiah薄餅的,
裡頭的配料也大同小異,
餅皮的質感則特別像印度人的Thosai,
儼然是Popiah+Thosai的綜合體。 (後來谷歌了才發現,我去,這還真的是Thosai!這只不過是緬甸的另一個延伸版本罷了!)

另外也還碰上一個賣冰棍的車,
這種轉啊轉就做好的冰棍我不是沒見過,
只是在大城市也幾乎見不到這種傳統作法了。

回到客棧,
樓下是一家理髮廳,
這是我這次特別喜歡的照片之一。

說回簽證的事。
要在吉隆坡辦緬甸簽證在網上搜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
不同網站寫的費用也不盡相同, 我是不清楚時隔一年在費用上會不會有所差別,
但是我去年七月去辦的時候僅花了RM143.30, (用僅是因為看到有些網站說要RM2xx,咋可能那麼貴!?)
我同伴在網上辦E-visa則花了她USD50,
相較之下還是自行去辦事處辦理划算許多, 不過如果你不在吉隆坡,
呃那也許就只能在網上辦了。

緬甸簽證的辦事處像是一個旅行社,
雖然聽起來不怎麼靠譜, 不像中國簽證那些那麼官方的感覺,
不過,對,據我所知就只有一個辦事處而已。
這個辦事處叫做Ever Fine Services, 位於Masjid Jamek地鐵站對面Burger King同排的樓上,
且因為這裡幾乎沒有停車位,
我建議搭公交或是搭uber/grab會比較方便。
需要準備的東西,
除了最基本的護照、簽證照片(可以在現場拍,四張RM10)之外,
我還照網上說的準備了機票和酒店的資料,不過他們沒收,
以防萬一要再跑一趟我覺得還是備著比較好。
而且辦理緬甸簽證其實非常有效率,
工作人員說如果在早上11:30之前就呈交上去的話,
同一天下午接近四五點就可以拿了。
如果像我一樣是下午才辦的話,
也是隔天早上就可以領取,
根本不用像中國一樣辦什麼特急啊之類的,
這點必須給個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