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 WUHAN |1
- Ervin Tan
- Sep 27, 2017
- 6 min read
今年三月在日本之行不久後我就跟女友去了一趟湖北武漢。
一直以來我對中國的印象都挺好的,
不論是之前去的上海、成都還是川西等地,
在城內或是郊外的景色都很適合拍照。
不過當我跟朋友提起我要去武漢的時候,
得到的回答大多是“武漢?為什麼?” 或是 “武漢?在哪裡?”, 貌似大家都覺得中國只有北京上海可以去似的,
其他不熟悉的地方都算是落後城鄉。
不過我不這麼想就行啦,
事實上要不是因為咱們去中國要辦簽證對我這個懶人來說太麻煩,
否則我早都去了中國其他我想要去的地方,
烏鎮、桂林、昆明、大理、深圳, 要去的數都數不完。
這次武漢之行, 我們規劃了大約10天的行程,
務求玩得盡玩得爽又不必趕東趕西。
從吉隆坡搭飛機搭去武漢也得要六個小時左右,
雖然在機上都是一眾回鄉的中國遊客,
難免會碰上一些比較脫序的行為,
但這絲毫不減我對武漢的期待啊!


抵達武漢已是深夜近12點。
這裡的海關速度實在是慢得太出類拔萃了。
這樣的人潮,
輪到我的時候已經是快一個小時後的事。
這時突然想起上次在關西空港那超級迅速的通關,
日本真是害人不淺, 任誰去了之後都會覺得其他地方效率太差。

排了近一個小時簡直比搭長途飛機還累,
終於通關了之後,我們隨便打了一台車就往酒店的方向去了, 另外這裡的計程車大部分都是計表的,
雖然車型老舊,可是至少不用擔心被坑。



我們住的是武漢帝盛酒店Dorsett Hotel。
在武漢應該算是蠻好的住宿選擇了,
而且這裡的地點也非常方便,
步行五分鐘就有一個捷運站。
我們當晚抵達的時候街上已空無人煙,
隨便去了對面的Lawson便利商店買了一些東西就洗洗睡了。

隔天我們起個一早,
一走出酒店我就被這裡所迷倒了。
先不說這初夏涼爽的天氣非常宜人,
街上的市井生氣也跟昨夜彷彿不是同個地方,
對我來說這裡實在是太美了。






這裡三不五時就能看到愜意的大叔在乘涼或打牌。
來過武漢之後也讓我想要繼續搜集更多城市更多大叔的照片,
以後集結成冊也許能出個書也說不定。


由於第一天的行程比較悠閒,
我們近乎漫無目的地在酒店附近走走。
在去吃早餐的途中我們還碰見了這隻叫做傑克的大狗,
他的主人把他放在長凳上就去一旁做事去了。
這裡的街坊貌似都認識他似的,
一旁的大媽還一直問他為什麼看起來一臉不高興,
太可愛了。

至於一臉不高興的傑克到底有多大?
我想跟長凳一樣大的狗狗在馬來西亞應該不容易見到吧?

跟傑克道別之後我們在一條街的轉角被一道長長的人龍給吸引了。
一看原來大家排的是一家賣著武漢著名傳統小吃「豆皮」的小店,
由於這人龍實在是太長了,我忍不住百度了一下,
這才發現這家叫做「嚴老幺」的小店居然是名店! 甚至還有評論說 ”我在吃過這裡的豆皮之前吃的都不算是豆皮。“ ,
哎唷那麼高的評價我們不排的話對得起吃貨的天地良心嗎?

這人來人往的,
櫃檯姊姊是名副其實的算錢算到手痠。

看著這小哥熟練的架勢和那黃澄澄的豆皮,
在排隊的四十五分鐘之間我不知咽了多少次口水啊。

老實說我好久沒有為了什麼而排隊了,
終於排到我,小哥把豆皮端給我之際,
不誇張的說我居然有種苦盡甘來的感覺哈哈哈,
因為排隊真的好累啊。
豆皮裡頭包的是肉燥、糯米等配料, 配上煎得有點微微酥脆的外皮,
這外脆裏糯的口感以及恰到好處的肉燥香氣, 我非常明白為什麼這家店的生意那麼火了,
因為這豆皮實在是太好吃了!!! 之後雖然在其他地方也有看到豆皮的蹤影,
可是我想我們既然已經試過(算是)最好的,
那就不去吃其他的了以免自己失望。

同場加映的還有這裡的另一人氣主角「重油燒麥」。
這燒麥跟我們馬來西亞吃的廣式燒賣有點不一樣,
這裡頭包的也是糯米,
配上油潤潤的外皮不但一點也不乾澀,
反而吃起來香氣像是包圍了整個口腔似的,
非常好吃!

真是沒想到在武漢的第一天就讓我們碰上一家連本地人也趨之若鶩的名店,
如此滿足的“過早”真是開啟一個旅程最好的方式啊。 (過早是武漢話吃早餐的意思。)

吃了一回地道的武漢早餐之後,
我們就步行前往「黎黃陂路」了。 而北京有胡同,上海有弄堂,
武漢則有這裡特有的里份。
在武漢固然有一些像是“同興里”、“漢口里”等比較著名的地方,
不過其實走在路上,隨處也都會經過很多名不見經傳, 卻道道地地還有老百姓居住的里份。
走在這些里份裡頭, 偶爾會看到老一輩的人在打牌,
不然就是大媽一邊在剝菜一邊在話家常,
特別有生活感。




途中還會經過一個叫吉慶街的地方,
這裡除了有一些著名的老餅店、飲料店之外還有一個放有泥塑的廣場。
每天白天這裡都特別熱鬧, 而且我只想說這泥塑在衣服的配色上實在是太地道了, 根本就跟路人沒兩樣!
每次經過這裡, 哪個是真人哪個是假的不仔細看還真的會搞不清。

黎黃陂路早起曾是俄租界, 所以這裡的建築或多或少都依舊保留了當年的西方特色,
而且這裡還是武漢著名的“慢生活”街區,
走在樹蔭大道之間,
兩旁除了充斥著新式的文創咖啡館之外,
同時還保留了一些地道的燒餅、理髮小店,
新舊參半,走在這邊特別愜意。





我們找了一家咖啡館坐了下來,
我點了一杯特調冰咖啡醒醒神,
坐在這看著大道人來人往,
聽著裡頭吧檯的一男一女服務生在互懟,
偶爾玩玩那可愛的店貓,
哎唷如此寫意我真是何德何能啊。




隨後我們從黎黃陂路往漢口江灘的方向走去,
途中還會經過貌似已經廢置了的永康美容院。
而在成為永康美容院之前, 這建築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巴公房子」, 在當時俄租界時期是由一個俄國商人出資建造的, 至今已有近120年的歷史,且還是武漢第一座多層公寓,
銳角三角形的獨特設計也使得它成為漢口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

對於民國歷史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在去江灘的時候, 順道拜訪一下對面的「宋慶齡漢口舊居紀念館」。
這幢三層樓的紀念館不止館藏詳細豐富,
且這裡還是無需門票入場的,
讓我深深覺得中國在文化保留這方面還是非常出色的。



到達江灘後發現這裡的景色雖然壯麗,
可是往對岸拍去霧濛濛的,不怎麼好看。
好在灘邊還有齊放的柳樹和櫻花,
總是平衡了一下空氣不給力的遺憾。


離開江灘後,
我們就繼續漫無目的地閒逛了,
反正這一天時間多得是,
這樣不走馬看花的方式反而讓我們看盡更多武漢百姓的生活常態。






就說了武漢是一個特別好拍大叔的地方。
這張照片是我此行最喜歡的一張照片,
瞧這在路邊玩牌的大叔一手叼菸一邊看牌,
多有氣勢啊。

我看到了一家賣肉夾饃的清真小館就忍不住點了一份, 一個才人民幣6塊,
非常好吃!至今想起來我依舊會不自覺想咽一下口水。



另一個不容錯過的小吃還有這個! 「土家醬香餅」 一份才人民幣2塊,吃貨友善度爆表。
雖然我們一直爭論說這到底是「土家醬 香餅」呢,
還是「土家 醬香餅」,
不過這玩意兒的滋味實在是非常棒,
吃起來味道有點像是台灣的蔥抓餅,
不過口感是脆的,
讓人停不了口。


手機地圖上看到附近有條街居然叫做「一元路」,
跟我家那豬崽法鬥同名,怎麼我也得去探個究竟,
起碼也得跟路牌合照打個卡才行。

而在一元路上最吸引我的無非是這家「文具公式」,
文具公式其實是一家複合式的文具店,
裡頭除了文具和一些創意小物之外還可以在這順便買一杯咖啡。
不得不說這裡頭的創意小物實在是太多了,
很多我都不曾見過,且這裡的商品質感也很棒。
我就在這裡買了好多隻圓珠筆,
這造型還有配色實在是太合我口味了,
而且三隻才人民幣10塊,
價格實惠顏值高,不買嗎? 無意間發現這間店實在是如獲至寶,
第一天逛了還不夠,
最後一兩天我們又抽空來這裡逛了一次。


這附近有好多蔬果店,
而前面那绿顶的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京汉火车站, 也叫大智门火车站。 这建筑俨然就是一个文化大熔炉, 比利时贷款、法国工程师、德国建筑灵感、 位在武汉中国。
太酷了。

因為走了一整天實在太累,
隨後我們就回酒店附近了。
沒想到接近天黑的酒店周圍更熱鬧了,
除了有很多小吃攤販開始出來擺攤之外,
酒店一旁就有一個夜市,
不過這夜市賣的大部分都是假貨,
而且重複性特別高不怎麼好逛,
之後我們就沒來過了。


至於距離酒店3分鐘不到的江漢路步行街更是我們每晚的流連之地,
不過這就留到之後的篇章再說了。
Comentários